以冰为物,成灯之器,冰天雪地中,黑龙江人把冰制作成光彩夺目的冰灯叫人叹为观止。每到冬天,你来到黑龙江,白天晶莹剔透,夜晚上光怪陆离,仿佛人间仙境,尤如天宫降凡。把一种民间的照明工具造就成一种精美的艺术,你不可以不敬佩黑土地的创造力。
冰灯是时尚于中国北方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形式。由于独特的地域优势,黑龙江可以说是制作冰灯最早的地方。传闻在非常早以前,每到冬天的夜晚,在松嫩平原上,大家总会看到三五成群的农夫和渔民在悠然自得地喂马和捕鱼,他们所用的照明工具就是用冰做成的灯笼。这便是最早的冰灯。当时制作冰灯的工艺也非常简单,把水放进木桶里冻成冰坨,凿出空心,放个油灯在里面,用以照明,冰罩挡住了凛冽的寒风,黑夜里便有了不灭的灯盏,冰灯成了大家日常不可或缺的助手。后来,每逢新春佳节和上元之夜,大家又把它加以装饰,而成为供人观赏的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。
哈尔滨是中国冰雪艺术的摇篮,哈尔滨冰灯驰名中外,饮誉华夏。哈尔滨大规模有组织地制作和展出冰灯始于1963年,大家借助盆、桶等简单模具自然冷冻了千余盏冰灯和数十个冰花,于元宵佳节在兆麟公园展出,哄动全城,形成了万人空巷看冰灯的盛大场面。到今天很多老哈尔滨人回想起来仍然记忆犹新,感慨万千。这也是国内第一个有组织、有领导的冰灯游园会。当时就有人即兴作词,来形容这“万人空巷,盛极一时”的今古奇观:“灯节,灯节,玉树冰灯明月。人山人海兴浓,园北园南烛红。红烛,红烛,普照万民同乐。”
冰灯是黑土地的特产,是龙江人的骄傲。从盆制冰景到一年一度大规模的冰灯游园会,哈尔滨冰灯艺术日趋成熟,它的影响和辐射早已使其驰名世界,盛行海内外。1985年,勤劳智慧的冰城人民进一步挖掘冰雪热能,开发冰雪资源,以蜚声中外的冰灯游园会为中心,推出了以冰雪艺术、冰雪体育、冰雪文化、冰雪旅游、冰雪经贸为内容的哈尔滨冰雪节,把叫人畏惧的冰雪变成了宝贵的自然资源,给冰城之冬增添了盎然的春意。将来每年的1月5日,便成为哈尔滨人民特有些地方性传统节日,北方人改变了不出门的“猫冬”习惯,开始参加各种冰雪活动,哈尔滨之冬不再寂寞,哈尔滨的冬季热了起来。
古时,冰灯的制作技术还非常简单,目前大家所看到的冰灯要远比这复杂的多,它是以冰为载体,集园林、建筑、雕刻、绘画、舞美、文学乃至音乐,等多学科为一体的独特的冰雪造园艺术,同时应用、声色、光、形、电、动等现代科技,创造出玲珑剔透.五彩缤纷的艺术世界,他融合了华夏民族悠久的历史,中外建筑和民俗风情等广阔范围里的文化,是世界民间艺术宝库中一颗绚丽的极品。
冰灯的制作是一项系统的工程,它的工艺步骤大致分以下几个阶段:冬天在零下20多度的严寒里,先从松花江里造出可塑性强、抗压强度与一般材料相差无几的坚冰,依据设计图纸的需要用电据破成不同规格的冰料,再用木工用的刨子、扁铲等工具加工成冰砖或冰配件,以水为粘合剂,制造出巍峨的冰建筑和精巧的工艺品造型,晶莹的冰雕就如此诞生了。